最近開始漸漸想到羅蜜蜜以後上學的事情,然後就忽然想到在國外養小孩一些可能面對的問題,其中一項就是怎麼樣才能讓孩子了解不fit in沒關係,跟別人不同沒關係? 原本覺得是在國外才有這挑戰,可是仔細想想,就算是在台灣也一樣. 也許有人會說這跟自信有很大的關係,那麼該怎麼讓孩子更有自信呢? 可是我感覺有很多人的自信就是建立在fit in跟大部分人一樣的價值觀上面,但是真的不一定要跟大家一樣啊.
從小我就不是很有自信的人,也一直很想fit in,但是經常不能如願. 現在我比較不在乎別人眼光了,也可以接受跟大家不一樣,回想是什麼時候開始變這樣的呢? 是什麼原因改變了我呢? 怎麼想就覺得是跟遇到老公有關係. 可是靠別人來肯定自己實在很悲哀啊...
老公跟我不同,從小就不在乎別人看法,甚至喜歡跟大家不同,真不知道是怎麼辦到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4 comments:
我覺得很多時候是天生的 像我比我姐不care很多 如果人家對我有意見我都覺得是他們自己要調整 我沒辦法取悅每個人 我們是同個家庭出來的 個性卻南轅北轍...
我覺得可能要等到蜜蜜慢慢長大才能了解 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所愛 在某方面有成就感才會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吧
其實fit in不是什麼壞事,父母要幫忙的只是過濾掉不健康的價值觀,然後幫她紓解壓力.當然,光這兩點就很難了,我看我朋友的做法是孟母三遷加上深厚的母女感情.其實父母所能做的也就只是這樣,我這個宿命論者當然也覺得有部分是先天的因素,像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除了爸媽之外沒有其他人來教導我們,可是我們先天的不同卻讓fit in的壓力在我們身上有如此不同的效果.每次聽容容講家裡的事我就會覺得我們的家族真有趣,我們家也是啊,同一個家庭教育出妳我個性南轅北轍的小孩.
我覺得妳講的沒錯,自信就是建立在fit in之上,不過不用是跟大部分人一樣的價值觀,只要有幾個妳重視的人跟你的價值觀相同就足夠了.如果一個人不需要靠別人就有自信,我覺得那也不是真的自信,那種人應該是對人比較不敏感,自然也沒有fit in的問題,自不自信也不是重點,她就是做自己的事而已.
羅同學我就不了解了,可是有時候跟大家不同也是fit in的一種.
"...很多人的自信就是建立在fit in跟大部分人一樣的價值觀上面..." 有趣的講法,如果 fit in 是指個人的價值觀合乎普世價值,當然受到的挫折就會少,對一個主觀意志弱的幼童來說當然有助於自信心的建立,跟"正面教育"的觀念是一樣的道理。 因此現在的問題應該是在於父母灌輸給小孩的觀念是不是符合普世價值,這對於在國外的我們當然比較不容易,畢竟風俗習慣不同
聽過幾個朋友的描述,小孩子剛上學時似乎都會有挫折感,有些人會想辦法入境隨俗,有些人用強調自有文化的辦法來硬性克服,有些人又是折衷取法,幾個辦法看起來有根本上的不同,教出來的小孩子卻又都差不多,甚至以後碰到的問題也一樣,搞不好其實都是大人們想太多,Life will find the way
老子說:最上,不知有之,其次親之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中國兩千多年前的教育觀念跟現在西方提倡的教育方式又有什麼不同,也許只要能切實關心與不斷鼓勵,Life will find the way....
這是桶逆嗎?!
寫的東西真嚇人
Post a Comment